胃病频道我国慢性胃炎临床诊治现状的大

我国慢性胃炎临床诊治现状的大规模、多中心调查研究

作者:医院消化内科医院消化内科杜奕奇李兆申房静远等

来源:CCDD

日期:-02-23

  目的

慢性胃炎(CG)是消化道常见病,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复杂,但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本研究由中华消化内镜学会牵头,通过大规模的多中心调查,以了解我国慢性胃炎临床诊治的现状,为修订我国慢性胃炎相关指南提供依据。

  方法

调研单位包括10个城市,30个中心,预计调研12,例。调研对象为各中心门诊就诊的、有上消化道症状的、经胃镜证实的慢性胃炎患者,研究方法为横断面调查。入选标准为年龄18-65岁,初步诊断为慢性胃炎,同意胃镜及组织活检检查。慢性胃炎的内镜和病理诊断标准分别参考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年及中华消化病学会年颁布的指南。通过调研,明确各型慢性胃炎在慢性胃炎患者中所占的比例、慢性胃炎患者的内镜及病理分级情况、药物治疗方案选择情况,以及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程度。

  结果

年6月至年12月,共收集例患者信息,其中男性48.8%,女性51.2%,平均年龄49.4±13.2岁。上腹痛是慢性胃炎患者最常见的主要症状(59.6%),其次是腹胀(54.1%),嗳气在伴随症状中最常见(32.9%),有13.2%的慢性胃炎无明显FD症状,有33%的患者同时具有两项以上的症状。在各型胃炎中,浅表性胃炎最常见(59.3%),其次是糜烂性胃炎(49.4%),慢性萎缩性胃炎比例高达23.2%(但多为轻度),有39%的患者被诊断一种以上的胃炎。糜烂性胃炎的程度多为中度,单发的糜烂较常见。在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有86%和67%做了胃窦和胃体病理检查,提示胃窦的Hp阳性率为33.5%,胃体为23%;胃窦单个核细胞浸润比例为80%,高于中性粒细胞的61%;胃窦病理提示萎缩者占35.1%,高于内镜提示萎缩的比例(23.1%),伴肠化者32%,异型增生10.6%。内镜对糜烂严重程度的判断和病理炎症的符合率较低(18%),而对萎缩判断的符合率较高(39.7%)。在治疗选择上,胃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仍是目前国内治疗慢性胃炎的首选药物,其中95%的医师处方PPI而非H2-RA,在Hp感染者中,仅有57%进行了Hp根除治疗。

  结论

我国慢性胃炎的诊治现状不容乐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较高,内镜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治疗药物的选择尚难统一,有必要通过修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慢性胃炎诊治指南或共识意见加以规范。

  (摘自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论文集)

  CCDD专题链接:







































白癜风治疗的有效医院
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uuwhh.com/jbwh/1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